路加六 : 27-38
講員:高思凱牧師弟兄姊妹:平安,我們禱告:
天父,我們謝謝您的恩典和慈愛,讓我們今天早上能夠來到教會,敬拜您、聆聽您的真道,求恩主恩待我們每一位,讓我們能夠更愛人、善待人、恩待人,求主耶穌啟示我們-讓我們更有您的心,即使面對敵視我們的人-也保護我們不被人的罪惡傷害,也使我們更像我們的主耶穌。
求主聖靈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能用你賜給我們重生的大能力,使所有傷害人的人都能夠回轉蒙恩,都能夠聽到主耶穌的福音而悔改得救。我們感謝你,帶領我們以下的時間-奉主耶穌得勝的名禱告,阿們。
弟兄姊妹:今天的經文指示我們要「愛仇敵」,這是非常震撼性的要求。愛仇敵是意味著-我們不要以仇敵待我們的方式來待他們。我們不能用恨來回應恨,不能以詭詐回應詭詐,不能以暴力來回應暴力。
我們絕對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不是我們主耶穌所教導的,因為這樣無助於鬆動仇恨與對立的結構;相反的祂的方式是消弭仇恨!這是瓦解暴力、罪惡的最好方式,主耶穌使冤冤相報的宿命得以停止;甚至捨命十字架時,主耶穌也顯出這樣的見證。
弟兄姊妹:想想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如何回應這樣的要求?因為,「愛仇敵」,看似簡單卻十分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關係到「愛」的對象,更關係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如果「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麼我是不能被得罪的。此外,主耶穌對門徒的要求是行善要積極;左臉右臉、外衣裏衣,在在表示我們的愛要以上帝國度的原則作為標準。請以我們目前的情況認真的反思,要徹底無私的愛人,甚至愛仇敵-我們遇到的困難在那裏?
弟兄姊妹:信靠主耶穌是無私來「愛」的信仰,真實重生的基督徒因著聖靈會產生有一種靈性的品德就是願意持續地「饒恕」。「饒恕」的靈性是上帝愛的屬性,有無私的愛才能產生真實饒恕的態度,「饒恕」可以化解人與人間的仇恨與憎惡,主耶穌在教導門徒的禱告文中指出「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到七十個七次」。「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可見饒恕的心是多麼的重要,是上帝兒女的生命特徵。
弟兄姊妹:罪的一種就是因為人傷害了我們,我們不肯「饒恕」人的惡念而發生。但是不肯饒恕的結果,小到自己心靈受痛苦;在家庭裡沒有平安、喜樂,在同學–同事間友誼感情被破壞;擴大到在教會內造成分裂,在社會內人際關係製造糾紛,總之不饒恕也是罪惡的根源之一。
主耶穌教導門徒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意思是饒恕並沒有限制的,而上帝的兒女對待仇敵,不單要饒恕,更積極的進一步是去愛我們的仇敵,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淩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主耶穌自己親身為我們作榜樣,根據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主耶穌為拯救世人,而捨命被釘十字架在各各他時,雖處 於那種極端痛苦的狀態下,祂仍不忘用饒恕的心向天父祈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我們的前輩司提反,為福音被人用石頭打死時也說:「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他學習主耶穌的樣式,為害死他的人禱告,根據羅馬十二14聖靈也啟示使徒保羅勸勉弟兄姊妹「逼迫你們的,要給他祝福……」,歌羅西書三章13節你們要「彼此饒恕」在在提醒弟兄姊妹。
另一方面 - 講愛仇敵,跟一般人的想法不同,第一個原因是主耶穌要我們效法天父,像祂那樣慈悲(36)。第二個原因是我們身為至高者的兒子(35),就應該彰顯上帝的作風;祂恩待忘恩和作惡的,我們也應一樣。第三個原因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31)。
我們通常只會想到別人如何冒犯我們,但沒有想到自己也同樣看輕別人,甚至討厭別人。如果別人知道我們心裡看不起他,對方要報復,我們就倒楣。相反,對方如果不報復,反而很大方不再計較,依然對我們友善,我們就很開心。我們如果要別人這樣待我們,我們首先要這樣待人。
第四個原因,是上帝兒女的標準要高於世人(32),這裡所謂罪人,是指世上一切不跟從天國原則行事的人。如果這些人都懂得去愛那些愛他們的人,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應該做得比他們更好。罪人沒有能力去愛仇敵,因為我們靠著主耶穌能夠去愛。
我們這些蒙恩重生在新約時代的弟兄姊妹當以「基督的心為心」,行事為人靠主有「饒恕」的態度,這是基督徒生活的見證。我們要靠主耶穌去實行。不要認為「愛仇敵」是理想的空談,我們的主耶穌和歷代的聖徒,都已經實踐過這樣的教導。如果我們真蒙恩重生有主基督無私的愛,仇敵都可能變為我們的朋友,現在讓我們從聖經中幾個例子來看:
求主聖靈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能用你賜給我們重生的大能力,使所有傷害人的人都能夠回轉蒙恩,都能夠聽到主耶穌的福音而悔改得救。我們感謝你,帶領我們以下的時間-奉主耶穌得勝的名禱告,阿們。
弟兄姊妹:今天的經文指示我們要「愛仇敵」,這是非常震撼性的要求。愛仇敵是意味著-我們不要以仇敵待我們的方式來待他們。我們不能用恨來回應恨,不能以詭詐回應詭詐,不能以暴力來回應暴力。
我們絕對不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不是我們主耶穌所教導的,因為這樣無助於鬆動仇恨與對立的結構;相反的祂的方式是消弭仇恨!這是瓦解暴力、罪惡的最好方式,主耶穌使冤冤相報的宿命得以停止;甚至捨命十字架時,主耶穌也顯出這樣的見證。
弟兄姊妹:想想在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如何回應這樣的要求?因為,「愛仇敵」,看似簡單卻十分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關係到「愛」的對象,更關係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如果「我」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麼我是不能被得罪的。此外,主耶穌對門徒的要求是行善要積極;左臉右臉、外衣裏衣,在在表示我們的愛要以上帝國度的原則作為標準。請以我們目前的情況認真的反思,要徹底無私的愛人,甚至愛仇敵-我們遇到的困難在那裏?
弟兄姊妹:信靠主耶穌是無私來「愛」的信仰,真實重生的基督徒因著聖靈會產生有一種靈性的品德就是願意持續地「饒恕」。「饒恕」的靈性是上帝愛的屬性,有無私的愛才能產生真實饒恕的態度,「饒恕」可以化解人與人間的仇恨與憎惡,主耶穌在教導門徒的禱告文中指出「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到七十個七次」。「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可見饒恕的心是多麼的重要,是上帝兒女的生命特徵。
弟兄姊妹:罪的一種就是因為人傷害了我們,我們不肯「饒恕」人的惡念而發生。但是不肯饒恕的結果,小到自己心靈受痛苦;在家庭裡沒有平安、喜樂,在同學–同事間友誼感情被破壞;擴大到在教會內造成分裂,在社會內人際關係製造糾紛,總之不饒恕也是罪惡的根源之一。
主耶穌教導門徒要饒恕人七十個七次,意思是饒恕並沒有限制的,而上帝的兒女對待仇敵,不單要饒恕,更積極的進一步是去愛我們的仇敵,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淩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主耶穌自己親身為我們作榜樣,根據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主耶穌為拯救世人,而捨命被釘十字架在各各他時,雖處 於那種極端痛苦的狀態下,祂仍不忘用饒恕的心向天父祈禱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我們的前輩司提反,為福音被人用石頭打死時也說:「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他學習主耶穌的樣式,為害死他的人禱告,根據羅馬十二14聖靈也啟示使徒保羅勸勉弟兄姊妹「逼迫你們的,要給他祝福……」,歌羅西書三章13節你們要「彼此饒恕」在在提醒弟兄姊妹。
另一方面 - 講愛仇敵,跟一般人的想法不同,第一個原因是主耶穌要我們效法天父,像祂那樣慈悲(36)。第二個原因是我們身為至高者的兒子(35),就應該彰顯上帝的作風;祂恩待忘恩和作惡的,我們也應一樣。第三個原因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31)。
我們通常只會想到別人如何冒犯我們,但沒有想到自己也同樣看輕別人,甚至討厭別人。如果別人知道我們心裡看不起他,對方要報復,我們就倒楣。相反,對方如果不報復,反而很大方不再計較,依然對我們友善,我們就很開心。我們如果要別人這樣待我們,我們首先要這樣待人。
第四個原因,是上帝兒女的標準要高於世人(32),這裡所謂罪人,是指世上一切不跟從天國原則行事的人。如果這些人都懂得去愛那些愛他們的人,我們是上帝的兒女,應該做得比他們更好。罪人沒有能力去愛仇敵,因為我們靠著主耶穌能夠去愛。
我們這些蒙恩重生在新約時代的弟兄姊妹當以「基督的心為心」,行事為人靠主有「饒恕」的態度,這是基督徒生活的見證。我們要靠主耶穌去實行。不要認為「愛仇敵」是理想的空談,我們的主耶穌和歷代的聖徒,都已經實踐過這樣的教導。如果我們真蒙恩重生有主基督無私的愛,仇敵都可能變為我們的朋友,現在讓我們從聖經中幾個例子來看:
一、乃縵
乃縵是亞蘭王國的元帥,有一次亞蘭人打敗了以色列人,並從以色列國擄了一個小女子,這女子後來服事乃縵的妻子。聖經提及這個小女子——正是上帝的無名英雄。她被敵人擄去後可能和家人隔絕消息,她住在那些不同語言的陌生人中間是孤獨的,作為俾女她要對主人說話是一件難事。她的主人乃縵長了大痲瘋很痛苦。這個小女子竟對仇人生出同情之心,鼓起勇氣向主人進言。
因著這小女子的見證上帝,不但大元帥乃縵的痲瘋病得到醫治,並且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奇妙。乃縵得到痊癒後,回到神人以利沙那裡說出,「如今我知道,除了以色列之外,普天下沒有神……,從今以後,僕人必不再將燔祭,或平安祭,獻與別神,只獻給耶和華。」
弟兄姊妹試想這個小女子 – 如果她仇視那使她家破人亡的敵人,必失去為上帝作見證的機會。今天,我們豈不應當為福音的緣故,愛那些我們討厭的人嗎?
二、大衛與掃羅
大衛被掃羅王召到宮中不久,由於他作事精明,掃羅就立他作戰士長。大衛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哥利亞,為以色列民除害,婦女從以色列各城出來歡迎唱和說:「掃羅殺人千千,大衛殺人萬萬」(撒上十八7)。從這日起,掃羅就怒視大衛,多次想殺他。(參看撒上十九9—10;11—16)
掃羅有一次在隱基底曠野的山洞裡,大衛有機會殺他。但是,大衛只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而不容許隨從他的人加害掃羅王。當掃羅王知道了,他怎樣倖免於死,根據撒母耳記上廿四16—19)他對大衛說,「你比我公義,因為你以善待我,我卻以惡待你……,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的去呢,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
我們對於那些傷害自己的人,會這樣愛他嗎?求主耶穌幫助我們,能像大衛一樣不以惡報惡,必蒙上帝喜悅。
三、司提反
司提反是初代教會的一位執事,因他滿得恩惠能力,在民間行了大奇事和神蹟,就被那些反對的猶太人誣告,說他誹謗摩西和上帝的話,而捉拿他,設下假見證,審定他的罪。司提反當眾申訴的時候,就被推到城外,用石頭打死。
然而,正當猶太眾人用石頭打他的時候,司提反在生命的最後幾分鐘,不是痛恨他的仇敵,卻是為他們禱告說:「主阿,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徒七60)。
弟兄姊妹如果有人說你的壞話或作假證據要害死你時,你對這個敵人的態度如何?恨他還是愛他呢?哪一種態度比較容易做到?哪一種是上帝兒女應有的態度?
弟兄姊妹們,你有沒有敵人——或者你和某人不多交談是因不喜歡他,或者你覺得他不好所以不和他來往,或因他說你的壞話所以你恨他。如果這樣,你將如何處理這些事呢?
無論在家庭、學校、教會、職場,我們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的事情,應該趕快做下列幾件事:
第一、每天至少為那個人生命蒙恩蒙福禱告五分鐘。
第二、如果知道他在任何方面有困難時,要因為主耶穌的緣故去幫助他。
第三、你可找許多機會向他表示善意,例如節日時寄給他一張祝福卡片,他病了送他水果。
我們再一次來讀第35節:「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因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
弟兄姊妹–我們要靠主耶穌「善待他們」,並且「借給人不指望償還」,這裡經文不是說不要對方償還,而是不要總為自己的利益打算。如果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應先想到說我是上帝的兒女,這筆錢如果他還我,我可以如何妥善的運用。總之我們不該自私的,我們要想到如何彰顯主耶穌,而不是說字面上-我們似乎是個老好人,「給人家,不指望償還」。「給人家,不指望償還」,就是我們不要變得跟人家一樣無賴,而能夠更好的就是我們像主耶穌,因為我們直到今天,上帝還是持續給我們,我們從來沒有什麼可以償還的,也從來很少想到償還,上帝卻繼續恩待我們。
經文「借給人不指望償還,你們的賞賜就必大了,你們也必作至高者的兒子」,前面這些不是照字面來理解,強調弟兄姊妹不要變惡。重點在最後一句,就是牧師剛才講的,「因為祂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上帝恩待,包括有些人要這樣恩待,有些人要那樣恩待,聖經上原文的恩待就是忽略、不處理他們。求主讓我們忽略討厭我們的人、求主讓我們不處理討厭我們的事,就讓我們尊主為大,讓主申冤。
36節,「你們要慈悲,像你們的父慈悲一樣。」求上帝讓我們重生的心靈始終被保守在善良、慈愛裡,不管你我碰到的這世人有多壞或多好,不管有多少人惡意的傷害你,或自以為善意的寵你,你也喜歡這樣,但求主耶穌讓我們的心靈不要自私,不要因為恩待而被寵壞,也不要因被傷害而變成充滿苦毒、嫉妒、心懷不平,而是有善良的心,有愛心、智慧的心,包括正義感、勇敢。因為主耶穌告訴我們「你們的仇敵要愛他,恨你們的要待他好。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淩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這是主耶穌親自說的。因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可酬謝的呢?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
我們從聖經的歷史人物應該明白,我們生活在新約時代的人們可以靠主耶穌以「基督的心為心」,待人處世用「饒恕」的心,這是基督徒生活見證。阿門。
讓我們禱告
天父,謝謝您的恩典和慈愛,是您先愛我們,求主耶穌賜智慧與愛人的能力給我們,讓我們越來越深刻知道您已經復活、已經升天、已經坐在 - 這位創造萬物生命起源的右邊、已經持續地為我們這些軟弱的人禱告,讓我們能越來越有愛心,也讓我們因愛心的行動讓我們能夠經歷饒恕的奇妙,也讓我們靠主不灰心、我們的軟弱有主聖靈幫助,我們的軟弱有主聖靈的充滿,幫助我們成為使人和睦的人,因為「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上帝的兒女。」求主耶穌讓我們見證我們是上帝的孩子,我們感謝你,也高舉主耶穌新生命的得勝。感謝主。奉主耶穌的聖名禱告,阿們。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