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餅增多使人飽足

【經文:約翰福音六1:16】 (太 14:22-33 ;可 6:45-52)

■ 高思凱 牧師

我們一起再讀一次這段經課……

1 這些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
2 有一大群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
3 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
4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5 耶穌舉目看見一大群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到哪裏去買餅給這些人吃呢?」
6 他說這話是要考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做。
7 腓力回答他:「就是兩百個銀幣的餅也不夠給他們每人吃一點點。」
8 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對耶穌說:
9「這裏有一個孩子,帶著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但是分給這麼多人還算什麼呢?」
10 耶穌說:「你們叫大家坐下。」那地方的草多,人們就坐下,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
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坐著的人,也同樣分了魚,都照他們所要的來分。
12 他們吃飽後,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免得糟蹋了。」
13 他們就把那五個大麥餅的碎屑,就是大家吃剩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14 人們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
15 耶穌知道他們要來強迫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16 到了晚上,他的門徒下到海邊……

弟兄姊妹:平安

根據今天的經課,在這個主日我們一起來思考 主耶穌使五餅二魚增多,使不計婦女和孩子 - 跟隨的民眾 [超過五千人] 都得到飽足的神蹟,之後下個月開始我們將連續四個主日思考主耶穌為何正是我們的「生命之糧」。

「恩典神蹟」 基本上這一個「五餅二魚增多的事件」的屬於「恩典神蹟」,恩典神蹟有兩個基本特徵,首先是關於這個神蹟過程的敘述很模糊,弟兄姊妹不容易知道這個神蹟發生的細節;其次,這個神蹟來自於 主耶穌的主動意願。

使徒約翰記載的「五餅二魚」增多事件,這段敘述可分成三段:(v1-9)神蹟之前、(v10-13)恩典餐會和(v14-15)群眾的反應。這段經課明顯地表達出主耶穌讓門徒先考慮到群眾肚腹的需要。首先來看一下時空背景 :

提比哩亞海

事件發生在「加利利海」的岸邊,福音書指出這個海也叫做「提比哩亞海」(v1)。這是由於希律安提帕被羅馬帝國任命作本地的分封王時,在主後 26 年在這個海邊建築了一個新城市作為行政中心,並為了討好當時繼任的羅馬皇帝提比哩亞,而用他的名字為此城命名,因此,人們也稱這個海為提比哩亞。

因神蹟的跟隨

福音書敘述上千人的群眾跟隨主耶穌到了海的對岸,(根據 v2)原因是他們看見了主耶穌所行的神蹟。這簡短的敘述,指出約翰福音對於神蹟追求者一貫的保留態度 –[約翰福音也是記載最少神蹟的福音書,因為根據(約翰廿 30-31)聖靈啟示 主耶穌行神蹟的目的在於使人知道 祂是基督 –[救主],是 上帝的兒子,並且叫人信了 祂,就可以因 祂的名得到新生命,如果人們只為追求神蹟而跟隨 主耶穌,這樣的信心何等脆弱(根據:約翰二 22-25)人如果只為追求神蹟就是根本沒有明白主耶穌行神蹟的目的,當然無法進入真正信靠基督的生命。

新「逾越節」

一事件發生的時間在逾越節臨近的時候,(根據 v3-4)地點則是在一座山上,這整個事件完全出於 主耶穌的主動,至於(v5-6)主耶穌對腓力的問話只是為了考驗他的信心,經文中完全沒有提到在場的上千群眾 –[走了遠路上山-聽了教導-過了吃飯時間-接近傍晚]-面臨著飢餓的困境,(v7-9)腓力和安德列二人所說的話更是增強這個神蹟的需要性。

安德列提到的「大麥餅」符合現實情況,因為這是當時一般人的食物,這裡也使牧師想起舊約中(列王記下四 42-44)以利沙也用二十個大麥餅,餵飽眾人所行的大餅增多神蹟。這讓我們認識 主耶穌超越舊約中的一切先知。

恩典的餐會

聖靈感動福音書作者提到,在那個地方有許多青草,(v10)本來站著談話的眾人,眾人跟著主耶穌走了遠路,因著主耶穌要求紛紛坐下,在還沒有太餓的感覺之前–看到這山坡草多紛紛坐下- 這景像賦予整個餐會一種喜樂聊天氣氛,也許反映了詩篇二三 2。而 主耶穌正如猶太人每一個正式餐會一樣,(v 11)用主人的身分說出感謝上帝的話語。

雖然經文並沒有提到「擘餅聖餐」,但是根據約翰六 52-59 經文,可以看出這段經文很應該感謝恩主賜下恩典的食物 – 如同日後為眾人捨命來理解。主耶穌「自己」把餅無限豐富地分給門徒和群眾,(參閱:馬可六 41),祂讓眾人按各自的需要而且吃到飽。

之後,主耶穌按猶太餐會的習慣,(v12)吩咐門徒「把剩下來的碎餅碎魚收集起來,免得糟蹋(浪費)了」,這一點顯示,這些被分給群眾享用的大麥餅應該是預表一個存留到永遠的食物(參考:約翰六 27)。原有的材料只是五個大麥餅,被收集零碎的碎餅碎魚卻遠超過這個數字,滿滿十二筐的零碎證明這是一個神蹟, 祂同時也許顧念服事超過五千人以上的 12 門徒 ? 也顯示了主耶穌愛的思考 – 顧念服侍的每位同工們;同時「十二」也等於每一位門徒都有一筐。

眾民的反應

山上在場的群眾從經歷到的這個神蹟,認為主耶穌就是舊約申十八 15-18 預言「那真是要來到世界上的先知」(v14)並因此願意把 祂立為君王 –[彌賽亞]。 主耶穌行的神蹟當然表達出 祂就是救贖主;但是,群眾要把耶穌擁立為君王–[彌賽亞]的願望,則是嚴重誤解了祂的救贖真諦。主耶穌拒絕被推舉為政治性的君王, (根據 v15)祂「獨自退到山裡去了」,用具體的行動解開這個誤解。 【信仰思考】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許多人看似不愁衣食,但是在心靈上卻是飢餓的。門徒回答主耶穌說:……「我們從哪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我們會如何回答呢?「餵飽五千人」的神蹟,重點除了是在主耶穌變出了許多食物餵飽五千人,也別忘了是那位在食物不夠吃的當下,卻願意獻出五餅二魚的無名孩童。

如果我們在那裡,眼看著食物不夠,我們帶在身上的五餅二魚其實不能作什麼,你會將它們全獻出來嗎?

這一段大麥餅增多餵飽人的神蹟事件,更要我們明白耶穌基督作為我們的榜樣,整段經文要指出兩個彼此對立的概念:一方面是主耶穌願意豐富的、無限的供應上帝子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人們總是誤解 主耶穌行神蹟的真正意義,只希望擁立慈愛的 祂成為賜予日常糧食的君王。

主耶穌深知道得到肉體飽足的群眾在想什麼,他們一定想要更多,所以他們要耶穌作王,這是世人的心態,誰能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就跟從誰!曾經歷過禁食 40 天在曠野受試探的主耶穌,完全也不受群眾影響,他就「獨自退到山上去了」,他選擇遠離受人高舉的試探,迴避暫時的成就感,他選擇親近上帝,回到心靈深處的上帝那裏,免得偏離了上帝的旨意,也是祂到世上的福音使命。所以,當你人生正有所成就時,事業發達時,又或遇到試探時,你會選擇離開群眾,親近上帝嗎?

這段經文也顯示兩個對立的觀念有兩個奧秘:恩主無限的愛,因著人的誤解往往逼著 主耶穌進入獨處;而另一方面幾乎每一次這樣的獨處,都引出恩主更大的自我啟示。 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個主日便要看見這聖經啟示的內容,也就是「生命之糧」真理。從聖經的記載,我們要明白恩主對 祂的子民毫 無保留、更寬廣的愛以及更大的主權。

我們禱告

『慈愛的天父!我們真的滿心感謝祢,我們真是知道祢愛我們,祢賜給我們身上的救恩何等的寶貴,祢用祢侍奉的見證,來讓我們認識 祢的屬靈生命,要讓我們一舉一動活出新生的樣式。主耶穌,我們真是滿心感謝祢,祢把我們帶到復活的新生命裏,讓我們帶著復活的恩典活在世上做榮耀祢的見證,因為我們裏面有一個復活的新生命,是不再屬世界,見證我們是屬天的、屬靈的,讓我們願意奉獻 主聖靈重生的新生命,去給予所能給予並傳講救恩的福音,因我們是屬乎天國的,保守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多而又多認識您,也帶我們更深進入一切的真理裏,謝謝恩主!奉耶穌的名禱告!阿門!

耶穌愛你 永誌不渝
三重衛理堂思凱 牧師



Painting: The Miracle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 by Vasili Nesterenko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