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饒恕得自由



經文:馬太福音十八章 15~22 節
講員:高思凱牧師

一. 前言

弟兄姊妹:平安!人活在世界上,在社會生活–職場環境上與人互動,有時難免會受到別人的傷害。倘若我們選擇報復,大多數的後果一定是冤冤相報;不單使別人受到傷害,自己也會活在恨人或抱怨的陰影中。倘若我們能靠主耶穌選擇饒恕,願意去寬恕別人的錯誤行為,不單可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更因你我不再重溫受傷的記憶,心靈可以獲得自由。

只是人多數的心靈是軟弱無力,常常無法饒恕別人。那何謂饒恕?在舊約聖經中饒恕的意思為何?在新約聖經中饒恕的意涵是什麼呢?饒恕是無條件的嗎?要如何饒恕別人傷害我們的過犯呢?以下牧師根據聖經來探討這些問題。

二. 舊約中饒恕的意涵

在舊約聖經中,表達「饒恕」的字詞有三個,有時指上帝對人的寬恕,有時指人對人的寬恕。茲簡述如下:

1. 遮蓋、贖罪:是指獻上祭牲的血來贖罪,意指上帝對人的赦免。

例如(利未一4)上主對摩西說:如果用牛為燔祭,就要在會幕門口,獻一隻沒有殘疾的公牛,可以在上帝面前蒙悅納。他要按手在燔祭牲的頭上,燔祭便蒙悅納,為他「贖罪」。

2. 拿走、背負、承擔:是指因為被帶走,罪能得到赦免。這詞有兩種意涵:

第一,指上帝對人的寬恕。(賽五三11)例如上帝說: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祂要「擔當」他們的罪孽。

第二,指人對人的寬恕。例如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死了,他們怕約瑟會報復,就打發人去見約瑟,說:你父親未死以先吩咐說:你們要對約瑟這樣說:從前你哥哥們惡待你,求你「饒恕」他們的過犯和罪惡。如今求你「饒恕」你父親上帝僕人的過犯(創五十 17)。

3. 寬恕、赦免:指上帝賜給罪人的寬恕和赦免。

例如當以色列百姓向摩西發怨言,上帝發怒想擊殺百姓時,(民十四 19 - 20)摩西替百姓祈禱說:求祢照祢的大慈愛「赦免」這百姓的罪孽,好像祢從埃及到如今常赦免他們一樣。耶和華說:我照著你的話「赦免」了他們。

弟兄姊妹:饒恕的根源在於上帝慈愛的屬性,祂是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因此祂樂意饒恕人(尼九 17)。出埃及三四 6 - 7)祂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在舊約聖經中,許多生動的比喻來表達上帝對人的饒恕,簡述如下:
(1) 塗抹。(賽四三 25)例如:上帝為自己的緣故,要「塗抹」我們的過犯。
(2) 不再記念。(耶三一 34)例如上帝要赦免我們的罪孽,「不再記念」我們的罪惡。
(3) 扔在背後。(賽三八 17)例如猶大王希西家患病已經痊癒,就作詩說:「看哪,我受大苦,本為使我得平安;祢因愛我的靈魂便救我脫離敗壞的坑,因為祢將我一切的罪『扔在祢的背後。』」
(4) 投入深海。(彌七 19)例如上帝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5) 漂白污穢。(賽一 18)例如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罪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6) 使過犯遠離。(詩一○三 12)例如東離西有多遠,祂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

上述這些生動的比喻,強調上帝深知我們的錯誤與罪孽,對於願意認罪悔改的人 - 祂願意全面的饒恕,祂要徹底饒恕人的過錯,使人不再見到罪惡。

三. 新約中饒恕的意涵

在新約聖經中,表達饒恕的字詞有四個,有時指上帝對人的寬恕,有時指人對人的寬恕。簡單分享:

1. 寬恕、饒恕:指恩慈的寬恕別人的過錯。(林後二 5 - 7)例如若有信徒犯錯,已經受到眾人的責罰就夠了。此時,要「赦免」他,安慰他,免得他憂愁太過,甚至沉淪了。正如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2. 撤銷、免除、赦免:指自願將人或物件釋放,放棄原本擁有的法律管制權。在聖經中主要指上帝的赦免,不再追究罪責,使我們從罪的刑罰中得到釋放。(約壹一 9)例如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所以要得到上帝赦罪,我們先要認罪和悔改

3. 釋放:法律上的用語,指判決無罪獲釋。(太十八 21 - 27)例如主耶穌要對彼得說饒恕的真理,於是舉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這時,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那僕人就俯伏祈求主人。主人就動了慈心,把僕人「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主人饒恕僕人,使他從被賣的威脅中獲得釋放。

4. 掩蓋、遮蔽、隱瞞:(彼前四 8)例如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我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又如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雅五 20)。

弟兄姊妹:與舊約聖經相較,新約聖經中的「饒恕」有二個特色:

第一,與主耶穌的受死有關舊約的贖罪是藉由祭牲的血,但是根據(來十 4)公牛和山羊的血,其實不能除罪。所以上帝就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羅三 25)。使我們藉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可以享受上帝豐富的恩典(弗一 7)。

第二,信徒間要彼此饒恕因為主耶穌先替我們捨命受死,赦免我們的罪;所以我們要效法主耶穌,能夠饒恕弟兄姊妹的過犯。主耶穌(太六 14 - 15)勉勵門徒說:「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

四. 饒恕是無條件的嗎?

聖經中記載,不論是上帝或人的饒恕,都不是無條件的。為了避免人一錯再錯,甚至變本加厲,聖經裡饒恕是帶有條件的。說明如下:

1. 上帝的饒恕

犯罪的人類,原本的結局是沉淪在硫磺火湖中。但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信靠主耶穌的我們–並我們所有的罪過(弗四32)。正如(約一29)宣告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羔羊,祂來到世上是為了要除去世人的罪孽。主耶穌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是甘願捨命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用自己的血,成了永遠的贖罪祭(來九12)。

弟兄姊妹:雖然上帝就是愛,祂願意萬人得救(提前二4);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但是,上帝赦罪的恩典,並不是無條件的,需要人願意悔改的心來配合。所以(徒三19)指出:「所以,你們當悔改歸正,使你們的罪得以塗抹」,而且,不是所有的罪過上帝都會赦免。在新約聖經中,記載兩種不得赦免的罪。

第一,是(太十二31)褻瀆聖靈;
第二,是(來六4 - 6)離棄道理。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苦時,祂為傷害祂的人禱告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三34),這是代表主耶穌的慈愛與寬恕,祂願意赦免「所有」傷害祂的人。但是「個別」的人如果不願意認罪悔改,上帝不會強迫人蒙恩得救–不悔改的世人最後仍然必須面對今生所犯的大小罪過。

2. 人的饒恕

弟兄姊妹: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對於傷害我們的人,常無法主動饒恕。饒恕的源頭來自於愛,而愛是從上帝來的(約壹四 7)。所以上帝先賜下豐富的恩典,藉這愛子的血,赦免我們的過犯(弗一 7)。上帝要我們效法主耶穌恩待門徒,彼此相愛,去饒恕得罪我們的人(西三 13;弗四 32)。

弟兄姊妹:人的饒恕與上帝的赦免一樣,不是無條件的,也要有悔改的心靈配合。例如主耶穌說: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十七 3 - 4)。又如在「浪子的比喻」中,小兒子要求父親分家業。後來他往遠方去了,在那裡任意放蕩,浪費資財,耗盡了一切所有的。當他醒悟過來,又回到父親那裡去。兒子見到父親時,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十五 21)。這是兒子的懊悔,父親願意再度接納兒子,饒恕他的過錯。父親的心是何等自由喜樂!!

父親願意饒恕傷害他的兒子。但是「兒女」,如果沒有悔改認罪的心,最後仍然陷在犯罪的結果中。

五. 如何饒恕別人的過犯

弟兄姊妹:饒恕是當別人得罪你的時候,你我能原諒對方,不再向對方追究。要如何行,才能作到真正饒恕別人的過犯呢?牧師舉數項說明如下:

1. 饒恕不是遺忘,而是不尋求報復!

有人認為「饒恕」是「遺忘」。但(太十八 22)主耶穌指出:當弟兄得罪我,要饒恕他七十個七次;神學家認為要完全的「饒恕」,也就是要完全的「遺忘」。如果有弟兄姊妹得罪你我,經過多年後,我們還是記得,我們的內心常會自責,認為無沒有遵守主耶穌的話語。

事實上,根據(路六 37)「饒恕」不是「遺忘」,而是「釋放」。因為上帝造人時,賜給人腦細胞有記憶力;因此人對於生命中發生的重要事情,是很難「遺忘」的。但是上帝吩咐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弟兄姊妹:「饒恕」是「釋放」,也就是雖然無法「遺忘」,但我們已經原諒對方的行為,不再想要報復,已經沒有負面的情緒了。

2. 饒恕不是躲避,而是願意尋求和平

弟兄姊妹:一般人受到傷害後的正常反應是躲避和報復。但我們靠主耶穌 - 我們首先,要改變心態,不要存有報復心理。其次,要願意尋求和好。因為和好不是出於盲目與無知,也需要多方的觀察,看對方是否願意真心的認罪和悔改。例如,創世記的約瑟先經過一番觀察,發現他的哥哥們已經徹底的改變,能夠願意為弟弟捨己,所以再度與兄長和好。

但如果您發現對方不願意真心的認罪和悔改,而且還再持續傷害他人,我們要保持距離,但不要以惡報惡。根據羅馬十二 17 - 19啟示我們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伸冤在上帝,祂必報應。

3. 饒恕要用上帝的層次思考,並祈求聖靈的能力

弟兄姊妹:「饒恕」是上帝賦予人才有的性情,因為墮落的人類很難饒恕人。我們要用上帝的層次來思考,並且要倚靠聖靈的能力,才能饒恕人的過錯。例如,創世記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他兩次用上帝的層次思考,最後終於饒恕賣他的哥哥們。

第一次(創四十五 5),約瑟說:「現在,不要因為把我賣到這裡自憂自恨。這是『上帝』差我在你們以先來,為要保全生命。」,第二次,在父親死後,哥哥們害怕約瑟會報復。約瑟對哥哥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上帝』呢?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十 20),藉由用上帝的層次來思考,約瑟能夠饒恕賣他的哥哥們。又如(使徒七 55、60),司提反是大有信心的人。當他被猶太人用石頭打的時候,因為他被聖靈充滿,所以他向神禱告說:「主啊,不要將這罪歸於他們!」,藉由聖靈賜給的能力,司提反能夠饒恕要殺他的仇人。

六. 結語

弟兄姊妹:總結來說 - 今天的經文 - 為如何處理基督教會內部的紛爭,提供一個大原則與和解的步驟。首先,如果有人得罪我們個人,或是你認為他的行為有偏差,要先找機會與對方溝通。

而不是先到處傳或告訴人,有時基督徒會以「因為某某人如何如何我們要為她代禱…」的名義,卻透露了誰對誰誰的不滿,或造成某種印象,這是不應該的,我們需要有智慧地讓對方明白他「得罪」了人,或是有危害於基督信仰的群體。這樣作可以避免有些人的「無心之過」,也可以挽回彼此的信任與友誼。當然溝通時要有愛心並委婉,這愛心的表現即是尊重,願意聆聽的態度,試圖真正瞭解對方的立場或處境。如果這樣的溝通仍無法達成彼此的共識或諒解。那應該再找一、兩位弟兄姊妹一起去溝通,這樣一來有人可以提供不同的角度,再者整個過程都有見證人,這也滿足了申命記 19:5「要憑兩、三個人的口」才成為見證的要求。

如果這樣計較得失的一方還是不願「聽從」弟兄姊妹或和解,就要交給教會,也就是交由團體的機制來處理,如果仍不聽從,根據聖經就要「逐出教會」了,要免除他作為群體成員的身份。這是一套保險的機制。言而總之,我們當記得人願意認罪要願意饒恕這是很寶貝的!

聖經(羅四 7 - 8)宣告:「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是罪人,永遠無法償還私慾罪惡的欠債者(太十八 23 - 35)。但主耶穌遮蓋我們的罪過,使上帝稱我們為義人,不再追究我們的罪,這是弟兄姊妹能得到的福氣。阿門?

使徒保羅(西三 13)也勉勵弟兄姊妹說:「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既然上帝饒恕我們的過犯,我們要效法主,並且靠聖靈的能力,來饒恕得罪我們的人。」阿門?

我們禱告

恩主啊!因為我們信靠主耶穌,受洗歸入你的聖名,求您讓我們重生之後一舉一動有新生命的樣式,感謝祢幫助我們帶著復活的新生命在世上為祢做奇妙的見證,幫助我們每一天都用主基督的心,支取天國的恩典 - 脫離苦毒怨恨的綑綁 – 即使有嫌隙,總靠主耶穌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耶穌怎樣饒恕我們,我們也要怎樣饒恕人,並且幫助我們依靠聖靈的能力,饒恕得罪我們的人。」幫助我們所思所想和言語行為都是榮耀主耶穌,幫助我們建立真正愛的群體,也帶我們更彰顯主耶穌,謝謝主耶穌!奉恩主耶穌的名祈禱!阿門!

張貼留言

0 留言